Search

去年看了兩場奈良美智的展覽。一次是在生日時,替自己安排的一場關東小旅,造訪了位於那須高原的「N’s 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去年看了兩場奈良美智的展覽。一次是在生日時,替自己安排的一場關東小旅,造訪了位於那須高原的「N’s YARD」奈良美智美術館。目的地偏遠,但當我坐在有如一人包場的展間內,奢侈地欣賞畫作時,舟車勞頓已值回票價。另一回是在東京六本木之丘,是奈良美智與其他藝術家的聯展,內容豐富,並不輸個展。後來這個展覽的一小部分作品遠渡重洋,就成為今年蔚為話題的台灣特展。台灣特展開幕之際,二○○四年出版的《小星星通信》發行了中文新版,我因此有機會重讀,走過一趟藝術家從幼年至中年的前半生,再回溯近兩次看的展覽,頗有打通任督二脈之感。

如果你已經看過奈良美智台灣特展,或者準備要去的話,誠心建議別漏看《小星星通信》這本書。因為在這本自傳圖文書裡,透過奈良美智的自述,讀者能清楚暸解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、心境和經歷,才形塑出他的創作觀。每一個作品的背後,都堆疊著藝術家對生命的體驗,人間的觀察,以及反問自我的對話。讀完這本書,參觀過的展覽作品將不只局限於展場而已,彷彿會幫助你拉出一條立體的時間軸,更愛這位性格率真的藝術家。

我曾買過《小星星通信》的初版,但老實說當時還是二十歲世代的我,對書中寫到的情緒和價值觀,還無法徹底感受,印象中只覺得是一本漂亮的書,實在慚愧。十七年過去了,我進入四十歲世代,重讀這本書的當下,恰好是奈良美智當時寫完這本書的年齡。大概因為年紀(跟當時的他)相仿,面對的生命課題有相通點,再加上歷經的事情也多了,因此從頭到尾邊看邊點頭,處處充滿共鳴。一本很精采的書,交織著感動和熱血,還外掛爆笑點。奈良美智的文字跟畫作一樣也是充滿畫面性的(甚至很漫畫感)。許多幽默可愛的敘述,帶著綜藝風格,超級生動,簡直像我也置身在事發現場。

這本書有很大一部分提到奈良美智離開原鄉,到海外念書和生活所遇到的狀況。尤其是三十歲左右剛到德國,因語言隔閡帶來的種種影響。我差不多也是在這年紀離開台灣,到舉目無親的東京展開第二人生。異鄉對創作者的互動及拉扯,如今讀來,奈良美智點點滴滴的回憶,我都了然於心。

我最早知道奈良美智可能是上個世紀(驚)的事了,當時身邊的朋友還沒什麼人知道他。那幾年我狂愛作家吉本芭娜娜,知道她推薦了奈良美智在九七年出版的《深深的深深的水窪》這本書。兩千年初,吉本又有兩本小說封面是跟奈良合作,當年我根本看不懂日文,還裝模作樣地買了原文精裝本收藏,只是因為有張漂亮的畫。許多年過去了,我在世界各地追看過不少奈良美智的展覽,而他的身價水漲船高,變成總統級的推薦人物。雖然他的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語,但沒有改變的是他謙遜的性格,對人性與和平的關注;當然,新作品也從未讓人失望。

當興趣變成日常現實的職業以後,究竟如何才能永保熱情呢?我喜歡奈良美智在《小星星通信》裡寫的這句話:「我不是作為『職業』選擇這條路,而是以一種『生存的方式』選擇了這條路。賣畫、賣書所賺來的錢,對我來說都只是附加的。」

沒錯,就是這樣吧。不是想著要出名,不是先預期結果去創作,而是生命裡有股衝動不得不去做,那正是所謂的初衷,帶來一直走下去的力量。

★推薦書:奈良美智╱著,王筱玲、黃碧君╱譯《小星星通信》(大塊文化出版)

★張維中/以生存的方式選擇 https://bit.ly/3eL5Enl

#新文首刊 #聯合報副刊
#張維中
#奈良美智 #小星星通信 
大塊文化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工作邀約請洽詢經紀人Susan 來信至[email protected]/ Contact for work:[email protected](Manager: Susan)
東京模樣是一種生活態度, 東京模樣說的不只是東京。 _ 台灣作家張維中的臉書專頁
View all posts